建築特色 |
桃園大廟景福宮座落於桃園市街中心,創建於清乾隆十年(1745,歲在乙丑),嘉慶十八年(1813)擴建。景福宮主祀開漳聖王,合祀玄壇元帥,暨奉祀合廟眾神,為桃園十五街庄共同信仰之重心,民眾習稱【大廟】。
西元1923年(民國十二年,亦為大正十二年)為配合官方市街改正計畫,廟址需略向後退移乃行遷建,1925年重建告竣。期間敦聘本土大木名匠曾修築北港朝天宮之陳應彬總體設計,採前後對場造模式,前殿由曾修築新港奉天宮之名匠吳海同負責施作,正殿由彬司次子陳己元協同團隊施作,兩方相互競技,可謂各擅勝場,是為台灣少有的前後對場大師級名作。廟貌輝煌壯麗,尤以前殿正殿皆為「歇山重簷假四垂」及「螭虎看架斗栱」,最具彬司風格之精髓特色;廟內尚有清代嘉慶年間之匾額、聯柱,以及神桌、燭台仙等古文物,益增文化藝術之價值。
桃園大廟景福宮座落於桃園市街中心,創建於清乾隆十年(1745,歲在乙丑),嘉慶十八年(1813)擴建。景福宮主祀開漳聖王,合祀玄壇元帥,暨奉祀合廟眾神,為桃園十五街庄共同信仰之重心,民眾習稱【大廟】。
西元1923年(民國十二年,亦為大正十二年)為配合官方市街改正計畫,廟址需略向後退移乃行遷建,1925年重建告竣。期間敦聘本土大木名匠曾修築北港朝天宮之陳應彬總體設計,採前後對場造模式,前殿由曾修築新港奉天宮之名匠吳海同負責施作,正殿由彬司次子陳己元協同團隊施作,兩方相互競技,可謂各擅勝場,是為台灣少有的前後對場大師級名作。廟貌輝煌壯麗,尤以前殿正殿皆為「歇山重簷假四垂」及「螭虎看架斗栱」,最具彬司風格之精髓特色;廟內尚有清代嘉慶年間之匾額、聯柱,以及神桌、燭台仙等古文物,益增文化藝術之價值。
景福宮現金雖為市區塵囂所包圍,廟前尚有廣長的前埕,廟埕正前方有大牌樓(山門),左右另設有四個小牌樓門,埕內建有噴水龍池,本宮於民國一〇九年五月進行「為桃仔園留下記憶 守護十五街庄大廟」市定古蹟桃園大廟景福宮整建方案後,更於建築規劃上導入重點照明燈光設計,凸顯百年古蹟建築藝術亮點,廟埕水紋燈與龍池水霧設計,吸引市民休憩欣賞,一增添視覺多樣豐富性。